三全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全育人 > 正文

文化育人 | 感受传统精髓魅力,传承文化经典

发布日期:2021-10-28 浏览次数:

长春科技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特点,紧紧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等十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涌现出了于南飞、田雨虹、靳洪波等一批干一行、爱一行,恪尽职守,立足本职育人的先进典型。他们有的是负责学校网络维修工作人员,有的是站在三尺讲台的一线老师,有的是手握方向盘的校车司机......虽然都是学校“小人物”,却在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从本周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他们的先进事迹。
                         感受传统精髓魅力,传承文化经典
在长科校园里有一位年轻人因多年来坚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大家的视野,他叫赵立夫,从教十三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把传承国学经典作为育人着力点,先后被评为全国创业高级指导教师、吉林省优秀辅导员、吉林省“百基千队服务万村”先进个人、“吉青·吉心项目公益行动奖”个人、长春市十佳教育工作者。
赵立夫痴迷优秀传统文化,也乐做传播使者。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滋养心灵,更要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让它重焕活力。”
赵立夫潜心学习和研究《老子》、《论语》、《堪舆》、《孝经》等国学经典,致力于研究国学文化。
他始终以“孝、悌、仁、信”教育为主题,以“追真求美”文化校园项目建设为平台,以人的纯真、仁爱、向善本性为出发点,以传承经典的孝悌教育、尚古追今的仁爱教育、新颖独特的自信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孝信达人的精神教育为目标。
学国学要批判地继承,更要有所创新。赵立夫说,历史条件不一样了,社会科技不一样,所需要的营养当然也不一样。他讲课时,总是尽可能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进古人生活。
为了更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浸润更多人,在赵立夫牵头下,其所在的学院建立了国学长廊。国学长廊以“八德”为主线,以传统儒学为脉络,向师生展示着“经·史·子·集”的魅力,教室前边是篆书院训,后面是国学园地,黑板两侧“乐学”与“尊师”的两块牌子把教师和学生的心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墙体鲜活、草木传情、楼宇呼唤、厅室轻语,学院里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在倾诉与倾听,实现了高度的文化浸润、文化自觉。
走入国学长廊,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和”与“谦”两个字,温和有力量,谦虚有内涵。左右两侧是“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是指引着学生成功的法门。
整个国学长廊的建设,倾注了赵立夫和国学传播中心所有人员的心血,历时整整六十七天,辛苦而快乐。“国学路漫漫,国学长廊只是沧海一粟,需上下求索。圣贤书卷卷飘香,长科馆藏不及万千之一,要左右探索,携手并进,走进国学,传播国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不远人,路在脚下!”
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的直接领导者和联系纽带,对国学传播起着关键作用,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赵立夫从2009年起,就要求学生干部每周例会前诵读《弟子规》,并带领全体学生在晚自习前都诵读《国学经典》。
2017-2018年学年,成功举办了首届“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国学知识大赛”、“国学辩论大赛”、“国学诵读比赛”、“国学书画大赛”、“每日国学”、“如果国学会说话”、“国学报告”等亮点纷呈的国学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2017年11月举办三场“圣贤教育改变校园”的报告,整个报告厅1058个座位座无虚席,过道里都站满了人,报告厅里掌声不断。
“积跬步而致千里”,经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赵立夫的“弟子规”系列讲座和“走进国学”系列讲座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报告会上座无虚席,好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满意而去。
为使国学知识传播得更远,更广,赵立夫充分利用新媒体,每天在商学院(原长科财经)官方微信平台推送《每日国学》栏目,先后推送了《诗经》、《道德经》、《老子》、《黄帝内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学生对国学经典书籍的关注越来越多,不少同学在阅读后都购买国学书籍,仔细研读、背诵,影响范围广而深。
活动广泛而有效的开展,学生变化明显:懂孝悌的学生多了,讲诚信的学生多了,关心他人,回报社会,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多了。家长反馈学生知道疼父母了;教师反馈学生能尊师重教了;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有礼貌,懂规矩;周边社区和敬老院多次致电表扬,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国学愈来愈得到大家的肯定。
十年如一日,赵立夫一直致力于国学文化的传播,期间,募集和自费印刷“弟子规”读物近万册,免费发给学生;拉得“移动公司”和“美格集团”的赞助款近五万元用于兴建国学长廊和班级文化,坚持义务给学生做报告,开展国学沙龙活动,先后邀请王竑琪、王起顺、王欢、耿加辉等多名学者免费到学校传播国学,影响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精髓更是我们民族的根,是国民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多年来,赵立夫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既制定育人目标又主动把传统文化和时代接轨,让学生从被要求学,到主动学,进而到喜欢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
为让国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赵立夫多次带领和组织学生到双阳敬老院、小学去献爱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道理,国学不是简单用于学习的,而是用于指导实践的。通过亲自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找到正确位置和坐标。懂得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深刻道理。
一直以来,赵立夫以弘扬中华道德文化为己任,致力打造高校校园内一流的国学教育大课堂、大熔炉,让学子在求学过程中接受道德修身,寻求幸福密码。目前,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和传承,学子腹有书香气自华的韵味正悄然形成,“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已经成为学院特色和灵魂,当代大学生已成为传播和继承国学经典文化的重要力量。
丹心育桃李,碧血灌芳林。作为一名老师,赵立夫用对国学文化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无限热爱,立足平凡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坚守着,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适应,努力让学生们感受传统精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