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节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1、感恩母亲节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2、母亲节礼物
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国际上献给母亲的花是康乃馨,它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黄色花朵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勤付出。
萱草
萱草,在中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中国的母亲之花。
3、感恩母亲节
少年的时候,母亲是一个摇篮,只要躺在她的臂弯,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便与我们无关。少年的母亲,脸上没有皱纹,头发没有斑白,笑起来的样子,是那么的好看!
青年的时候,母亲是一棵大树,守护在村庄门口。牵挂孩子,她心疼且不舍,对于四处翱翔的我们,只有千丝万缕的惦念。青年的母亲,嘴巴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若在外苦了累了,记得回家!
中年的时候,母亲是一座城,撑起了整个家庭。老了的母亲,却孜孜不倦,带着我们的孩子,再累再难,从不多言。中年的母亲,岁月蹒跚了她的步伐,时光偷走了她的美貌,可爱孩子的心,却一年深过一年!
岁月流逝是无言的,母亲付出是默默的。
在时光的长河中,
母亲逐渐成为了一种名叫幸福的岁月,
她的爱始终伴随着我们,
穿越时空,抵达与我们心灵最近的地方。
母亲对子女的爱,
比无私更无私,
比长久更长久。
她们是这世界上天使般的存在。
愿往后的日子,
所有的母亲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不急不缓,安然无恙!
(通讯员:商杨)